• 會員專區
  • > > 民眾衛教

字體:
分享:
  •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新趨勢
  • 發佈日期:2013/8/25 │ 文章類別: 類風濕性關節炎
  • 作者:劉峰誠醫師 │ 服務單位:風濕免疫科
類風濕關節炎以全身對稱性之週邊關節慢性發炎為主要症狀,但也會有內臟器官之發炎。若未好好治療,病患會成殘廢,內臟病變影響所及,也使其平均壽命較短。類風濕關節炎在三十年前幾乎無藥可治,依據當時之研究,類風濕關節炎宿命不佳,約三分之二病人,週邊關節到處受破壞,注定殘廢。醫師及大眾對類風濕關節炎曾頗為悲觀,而有「一日類風濕,終身類風濕」之說法。但時隔三十年之現在,類風濕關節炎能早期診斷及改變病程抗風濕藥物(DMARDs)之及早治療,已使得部份骨侵蝕之早期類風濕病患,侵蝕處又回復完好,此為類風濕關節炎病患之曙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在過去昔日醫師習慣採用金字塔型的保守療法,主要的藥物不外乎是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以及免疫抑制劑。但傳統的治療方法與藥物,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並不非常理想。患者的關節受損主要是遭受各種免疫細胞直接或間接的攻擊,如分泌過多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間白質-1(interleukin-1)與間白質第六型(interleukin-6)等細胞激素。而生物製劑則是針對自體免疫疾病的異常機轉,以免疫細胞所產生的具免疫調節功能的生物分子,利用生物科技的方法特別製造合成出來對抗特定目標分子的「標靶治療」藥劑。生物製劑可有效而迅速的抑制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所引發的關節反應與避免骨質的破壞。2011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及歐洲抗風濕聯盟(EULAR)共同研議了最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指引,因此生物製劑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已進入新里程碑而成為明日之星。

最早使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為抗腫瘤壞死因子,目前已有恩博及復邁在台灣上市,另有數種類似機轉之藥品在全球行銷。隨後發現針對B細胞之標靶治療,目前有抗CD20單株抗體(rituximab)已被核准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此外還有IL-6受體拮抗劑,針對T細胞與B細胞相互作用以及針對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與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體)相互作用的標靶治療上市,以及參與訊息傳遞之重要分子的標靶治療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在2009年LANCET的文獻(Lancet 2009; 373: 666)中得知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之標靶藥物及其作用機轉(如圖),並綜整成圖表(如表)。生物製劑相較於傳統治療藥物,不僅作用迅速,且治療效果卓越,可以快速有效消除關節炎症狀,還可以減少關節破壞,改善日常生活功能。但使用生物製劑要特別注意的副作用有感染,特別是抗腫瘤壞死因子容易感染結核或使潛伏性結核復發,臨床醫師使用之前更需要謹慎的評估。生物製劑治療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帶來了福音,更希望未來醫療科技的進步,朝向讓自體免疫病患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而努力。

(點圖即可放大)


最後更新日期:2013/8/26 下午 07:03:17